轨道上的昌黑④丨从“沉睡的城市”到幸福的家庭,轨道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从“沉睡的城市”到“活力的城市”从交通拥堵到“舒适的列车生活”,昌平市目前正以铁路交通为铅笔,在埃达地区描绘出一幅“产城人”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。自2018年Eda行动计划启动以来,Eda地区通过前两轮行动计划焕然一新,成为大规模社区治理的首都典范。今天,第三轮Eda行动计划已经准备就绪。其中,铁路交通的进一步优化和建设将促进鄂达地区新旧动能转换。未来的惠东地区将是一个充满活力、和谐有序、具有自造血功能的幸福大家庭。铁路建设为新城市带来了充满活力的水和人口。根据地图显示,地铁17号线全线将于10月15日投入试运营。这条地铁连接北起昌平未来科学城北站,南至通州嘉汇湖站。这不仅消除了交通“血栓”,还将紧密连接峨田地区与城区、中关村科研城、未来科学城、大兴、亦庄、通州等地,为激发峨田地区创新活力发挥积极作用。 ▲ 北京日报潘志旺先生拍摄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3号线新龙泽站。工人们正在认真进行施工作业。 13号线扩建及运力提升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既有线路修复项目。 13号线建成后,将以“支线动脉”的形式连接海淀区天通苑、惠一区东莞和上地软件园,并可与途经江田区的现有地铁5、8、17号线互通,大大提高运行效率的铁路运输。此外,市郊铁路东北环线(将在江田地区设站)和19号线北延二期工程也已于今年开工,17号线支线规划也处于初步研究阶段。与轨道交通并行,北清路快速改造于10月1日开通,连同此前建成的自行车道、天通苑北综合交通中心等公共交通中心,峨田地区从堵塞的道路走向平坦的道路,峨田地区正在加速铁路上的宜居区建设。轨道微中心重振城市空间TOD模式,重塑发展模式。这个轨道吸引了很多高端人士和产业。最终目标是让居民高质量的生活和就业指日可待,彻底告别“涨潮搬家”之苦。就是这样。解决问题为了让铁路跑得更快、让城市更好发展,昌平区坚持“产城融合、站城融合”的发展理念,积极推进“铁路微中心”建设,将车站变身为充满活力的“城市客厅”。 10月1日,江田地区“铁路微枢纽”项目行山公园开始试运营。萧山公园是北京投资开发在昌平打造的TOD模式(公交导向型开发模式)社区商业空间,与地铁8号线平西府站完美对接。以其独特的“家外之家”理念和近80个品牌的丰富零售业态,从试运营第一天起,就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到访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微轨中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站点,更是一个城市场所。整合多种城市功能,具有场所感和认同感。域空间。通过引入办公、娱乐、商业、文化等多种业态,铁路微中心将实现交通节点、商业区、居住区、综合功能区的复合发展,优化城市功能结构,有助于形成人们熟悉的城市活力基地。目前,昌平市正在加快推进以霍营、新龙泽为首的20个微铁中心建设,打造车站周边集就业、居住、商业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区。在规划中,这些微中心就像“微型城市”,购物中心、办公楼和绿地就在门外可见。抬头一看,可以看到三维平台、人行道、人车立交桥重叠在一起。有雨水花园和屋顶农场星罗棋布贯穿始终,营造出绿化充足的舒适环境。得益于“站城一体”,铁路所到之处,昌平区的商贸、工业、人力资源都扎根于铁路沿线。城市的空间功能和形态正在重组,“平衡工作与生活”的理念逐步接近现实。虎营综合交通中心是虎营交通提升的“核心引擎” ▲ 虎营综合交通中心概念图完成 作为北京首个郊区微铁路中心试点项目,虎营综合交通中心正在加速提升虎亭地区“轨道出行”。中心总用地面积16公顷,总建筑面积16公顷。该设施面积将达到76,000平方米。它将整合三大轨道交通系统:市郊铁路东北环线、八号线f 地铁及地铁13号线扩建及增能工程。这是埃达地区站城一体化发展的创新项目。地铁东北都市线扩容及提升运能项目建成后,将与地铁13号线进行“同站台搬迁”,将步行距离缩短至5米以内。总线连接通过专用通道在两分钟内控制,允许进行一些“零距离”换乘。目前,C113、478等公交车正在加强与周边车站的联系,为未来枢纽运营奠定客流基础。黄平路等主干道沿线将设置地上两层低速站台,连接周边社区和企业。地下室将建设与地铁站厅相连的步行网络,同时设置9个停车位或者安装自行车,实现人车完全分离。项目建成后,将连接峨田地区与望京、CBD等中心区域,将峨田地区至北京市中心的出行时间缩短30%以上。同时,通过“交通+商业+公共服务”一体化模式,推动当地低效土地盘活,为埃达市转型注入持久动力。 ▲消防铁路微中心竣工图 铁路延伸新城迈向未来。随着13号线新龙泽站工程机械的轰鸣声逐渐变成未来列车的不断穿梭,湖田地区“蝶变”的故事已经远远超出了交通改善的单一维度。这是铁路串联起来的“城市工人”的共生密码,是从“沉睡的城市”的宁静中生动的过渡。从北清堤没有红绿灯的畅通车流,到自行车道上日均承载4000人次的绿色班车;从15分钟居住区内便捷的商业服务设施,到工作与生活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便利就业,轨道交通不再只是一种交通方式,而是成为重塑区域结构、照亮人们生活幸福的金钥匙。铁路展望未来,通过13号线扩能升级、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开工建设、19号线北延二期工程开工建设,“城市地铁+市郊铁路+高速交通”的立体交通网络将日益密集并持续发展。霍营、新龙泽等铁路微中心的开通,也将使“下地铁、进商圈、下班后享受生活”的场景成为常态。轨道前进,城市向上。 《铁路变迁》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,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铁轨的延伸上体验到更舒适、更丰富、更温暖的生活。

admin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